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515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中小微企业何去何从?的演讲中讲到中国的工商个体户有这么大规模的数量,可能我们如果生活在中国时间久了,我们觉得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实际上如果你做一个横向比较,会发现这是中国独特的现象,或者几乎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因为我们在海外基本上看不到。中国的中小微企业有如此大的数量,就是因为政府在背后的支持,如果没有政府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话,中小微企业的占比不太可能在中国达到 95% 以上。就像我们在西方发达国家看到那样,在任何行业里面,一个十几个人的企业几乎不可能生存下来。因为企业的生存门槛非常高。不仅仅有制度层面,法律层面上的门槛,也有金融上面的门槛,以及技术上面的门槛。大家可以想一想,中国经济面临转型从微观层面上看,未来10年、20年中小微企业的数量是会增加,还是会大幅度减少?我个人的看法,随着我们就业形势严峻的程度越来越下降,随着我们的工作年龄人口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劳动力的增长开始出现负增长的态势,我们将来的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小。这种情况之下,大量的中小微企业也许会从我们很多经济活动当中淡出。我觉得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同时中国经济的增长也会越来越依靠大中型企业

517日,刘胜军写了一篇“复旦张军中小微企业消失论的醉翁之意”,几乎是全面批驳了张军的观点。

626日慢牛资本董事长张化桥在“不良资产高大上时代”的演讲中讲到,社会要进步,人民要脱贫,就必须大搞工业。孟加拉国、印度和不少穷国的小微金融固化了贫困、固化了小微经营,这是政府的失败、社会的失败、劳动力资源的浪费。这是没有前途的、十分危险的。Hugh Sinclair 说,绝大多数人的命运是打工,而不是蚂蚁般的重复性创业。大工业化是社会脱贫之路。这个结论我很认同。

随着经济发展,中小微企业在一个国家企业数量中的占比是会更高还是更低呢?这首先需要基于各国实证数据,再对未来趋势加以判断。

中小微企业数量占比

小微企业金融论坛(SME Finance Forum )的2019 MSME Economic Indicators Database,列出了各国中小微企业的标准、企业数等,《中国小微企业发展研究报告(2019)》整理如下.

 

各国中小微企业数量结构2006-2017

来源:2019 MSME Economic Indicators Database,转自《中国小微企业发展研究报告(2019)》。

说明:2006-2017年是数据库中各国数据的最新年份不同,例如中国是2017年,海地是2010年。中国是划在中等偏高收入国家。

从企业数量占比看大体随经济发展,中小微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比例略有下降但不显著。中等偏高收入国家的67.88%,怀疑是个别国家的数据有问题,或者是对中小微企业定的标准太低导致数量很少。除去这个中等偏高收入国家,从低收入国家占比99.43%,中等偏低收入国家99.37%,到高收入国家占比99.05%,几乎没有显著区别。因为可以想见,中小微企业总是数量众多,大企业总是数量较少的。

中国2018中小微企业数量占总企业数量的99.6%每千人拥有中小企业数为76.92家,已经高出国际平均水平,包括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平均水平。仍低于美国的千人近百家企业的规模。

二、中小微企业就业人数占比

从就业人数占比看发达国家之间,小微企业对就业的贡献差异较大2014OECD成员国小微企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平均为29.46%,大中型企业占比为70.54%。小微企业就业人数占占比,希腊、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占比在40%以上,美国、德国、卢森堡在20%左右或以下2013年我国小微企业从业人员占社会总从业人员比重47.4%,远远高出发达国家水平。

各国大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占比2014年)

 

来源:OECD data,转自《中国小微企业发展研究报告(2019)

自雇佣者在就业人口中占比

OECD有个自雇佣者在就业人口中占比数据。自雇佣者是微型企业一个较好的替代指标。这个数据各国差异非常明显。

OECD自雇佣者的定义是为自己、生产者合作组织工作或家庭工人(family workers),这个家庭工人是指在农场或家庭成员所拥有的小微企业中,不以合同形式固定取得报酬,而是分享收益的家庭成员(不包括全职家庭主妇)。

 

各国自雇佣者在就业人口中的占比

来源:OECD (2020), Self-employment rate (indicator). doi: 10.1787/fb58715e-en (Accessed on 19 July 2020)

在图中列出的40个国家里,自雇佣者在就业人口中占比最低的是美国,2019年末为6.1%,发达国家中占比最高的是希腊,这和上一节小微企业就业人数占比也比较吻合。可异这数据没有中国。

自雇佣者在就业人口中占比在10%以下的,从低到高依次为挪威(6.5%)、俄罗斯(6.7%)、加拿大(8.2%)、丹麦(8.3%)、卢森堡(8.7%)、德国(9.6%)、澳大利亚(9.7%)、瑞典(9.8%)、日本(10.0%),在15%以上的,英国(15.6%)、西班牙(15.7%)、荷兰(16.6%)、捷克(16.8%)、葡萄牙(16.9%)、新西兰(18.6%)、波兰(20.0%)、意大利(22.7%)、朝鲜(24.6%)、哥斯达黎加(26.6%)、智利(27.2%)、土耳其(31.5%)、希腊(31.9%)、墨西哥(31.9%)、巴西(32.5%)、哥伦比亚(50.1%)。大体上看,有点呈现不发达国家自雇佣者占比更高的趋势,但是例外也很多。

EVIEWS做了一下上述国家2015-2019自雇佣者占比和人均GDP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5T值为-8.84。即自雇佣率与人均GDP显著负相关,随人均GDP上升,自雇佣者占比下降。

各国自雇佣者占比和人均GDP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同上,OECD (2020)

 

从各国历史数据来看,多数国家随经济发展,自雇佣者占比大体呈下降趋势,但英国是个例外,自雇佣者占比在上升。美国、加拿大、日本的数据都是从1955年开始的,可惜英国的数据是从2000年开始的,它历史上应该经历过先下降再上升。日本的历史下降幅度是最大的,从1955年的56.5%下降到2019年的10.04%。美国历史上自雇佣者占比就不高,1955年时也仅为18.0%2019年为6.1%

来源:同上,OECD (2020)

四、理论分析和未来展望

1.三次产业演变规律

 

1940 年,克拉克(Colin Clark)出版了《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他以配第的研究为基础,对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三次产业的劳动投入产出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归纳,总结出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然后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的演进趋势。这就是产业结构理论中著名的配第-克拉克规律

小微企业数量和就业人口占比,和这一规律有密切的关系。在工业革命之前农耕为主的经济中,每个农户可以看做一个微型生产者,工商业企业也大都规模较小。工业革命后才逐渐有了大型企业。工业企业的规模效益显著,大中型企业更具有优势,通过兼并收购,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也逐渐以更加规模化的方式进行组织,典型的就是连锁店,零售、餐饮等各行业,大型连锁店以其批量采购的成本优势、标准化质量控制能力、品牌优势等,逐渐侵蚀分散的小微企业的市场份额

2.人们为什么要小微企业工作

小微企业或小微企业工作虽然也有部分人因为企业工作的次选择,但很多人并不是,而是有其他的追求。

富国银行萧兵在2014年“美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 中指出,“一般认为小微企业一定是要做大做强,实际上,大多数小微企业并不是出于这种动机。成功发展型即完全注重发展,希望有朝一日成为微软、谷歌的小微企业非常少,还不到5%20%的小微企业是为了追求自由,希望工作和生活达到一种平衡。大部分小微企业属于熟练工匠型,占比在70%左右。例如,律师开办律师事务所,医生开办诊所,手艺好的人开店帮人打家具,会照相的人开办婚纱照相馆。这种企业是最普遍的企业,往往并不注重扩张,很多时候,工作和生活难以分离,且追求技术上的完美。

上面实证数据表明发达国家间也小微企业就业占比差距很大,除了经济发展、产业选择不同,各国的文化传统、个人追求的不同可能也有很大影响。比如意大利、希腊这两个小微企业、自雇佣者占比高的国家,从观察中也可看出那里的人们较为追求自由舒适的生活,开个小咖啡店、面包店,甚至也不愿意加入大品牌连锁店受约束。

3.信息社会的未来就业趋势

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移动互联时代,人口就业会出现新的特点。

英国管理哲学家查尔斯∙汉迪在《第二曲线》一书中,认为未来的组织会像“三叶草”,中间那片“叶子”是由核心员工组成的,他们共同拥有组织的核心知识和管理技能以及那些成就组织的关键因素;第二片“叶子”是二级组织,组织把一些附属工作外包出去;第三片“叶子”是临时雇员的组合,其中一些是高技能人士,但全职雇用他们太贵了,另一些是低技能的临时帮手;把叶子组合在一起的“茎”就是管理。作者描绘的未来人和组织间更普遍的关系是“共同工作而不必控制”,组织“通过信任和结果来管理,而不是靠控制与过程”。那么每个人要定位自己做“三叶草”中的哪一片。“工作是我们所做的事情,而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这个句式多么像《银行3.0》的“银行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银行业务是我们要办的事。”Why banking is no longer somewhere you gobut something you do.)越来越多的人会成为自雇佣者。“很多人曾经在企业里工作,商业社会的严酷现实被屏蔽在外,如现金流的极端重要性、制定合理价格的难度、对债权人的掌控等,这些是他们作为雇员可能永远都没有涉及过的事情。”作为自雇佣者更需要“自我负责”,为自己从业务拓展到养老负责。“无论政府希望的是什么,现实情况是在今天的英国,只有不到一半的成年适龄劳动人口在全职工作。”

中国已经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一个工业化国家,十八大报告判断中国“工业化基本实现”,十九大报告提的是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2019年中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1%,第二产业占39.0%,第三产业占53.9%。我国小微企业占企业数量、就业人口的比重和国际比较来看是比较高,可能和我国人口基数太过庞大有关,并不需要通过推进工业化来减少小微企业占比。

习总书记2014129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互联网技术加快发展,创新方式层出不穷,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发改委等13部门714日发布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中提出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开辟消费和就业新空间

积极培育新个体,支持自主就业。进一步降低个体经营者线上创业就业成本,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支持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自主就业、分时就业。”虽然是为了应对疫情对民生、就业的冲击,也不完全是权宜之计。

4.未来的就业压力会持续减小吗

这里不考虑新冠疫情对经济冲击下短期的就业压力,而是从长期看。虽然人口增速放缓、老龄化,减少了劳动力供给,但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减少了劳动力需求,不仅第一、二产业中,而且连第三产业中劳动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被AI代替。

1995年,著名的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出版了《工作的终结(The End of Work)》一书,可能是最早提出AI替代人的问题。他在其2014年出版的《零边际成本社会》中写道:在我出版《工作的终结》一书16年后,《经济学人》重新审视了书中的观点,提出:机器智能到成为工人时,会发生什么?换句话说,当资本成为劳动力时,会发生什么?2005年,自动化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将代替工人的传闻已不再新鲜。自动化已经变得无孔不入。2010年左右,有着令人恐慌的书名的新书才大量涌现,例如《与机器赛跑》The Race Against theMachine)、《隧道尽头的一抹亮光》(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以及《自动化算法统治世界》(Automate This),这些书无一例外地就自动化对就业的影响提出了警告。我们的工作性质正在发生跨时代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了奴隶和农奴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减轻了农业和手工劳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正在终结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大多数有偿劳动,以及知识领域内的很大一部分专业性有偿劳动。市场经济各个领域的工作逐渐实现自动化,可以将人力劳动释放出来,并转移到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中。未来,在市场经济中,协作共享将和辛勤工作同样重要,而社会资本的积累也将和市场资本的积累同样有价值。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将变为个人的社会归属感,以及对超越与意义的追寻,而非物质财富。虽然这种说法听起来想入非非且遥不可及,但是要知道,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已经开始从旧秩序中脱离出来,融入新的经济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人们更愿意把自己看作积极的参与者,而非工人;更倾向于把个人属性看作才华,而非技能;更愿意在社交网络上展现自己的创意,而不是在市场经济中从事刻板的工作。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说,新兴的协同社会经济给予了他们挖掘自我潜力的机会,带来了比传统的资本主义市场更多的精神激励。

尤瓦尔·赫拉利2014年出版的《未来简史》中的观点则非常惊悚“21世纪经济学最重要的问题,可能就是多余的人能有什么功用。一旦拥有高度智能而本身没有意识的算法接手几乎一切工作,而且能比有意识的人类做得更好时,人类还能做什么?

凯文凯利在其2015年出版的《必然》一书中,相当乐观地写道,如果超过一半的劳动人口都拿到了解雇通知书,很难相信一个经济体还能继续存在。事实上,工业革命就让19世纪初的劳动力面临这种状况,只不过事情发生得较为缓慢。两百年前,70%的美国劳动力以农场为生。后来,自动化实现后,机器代替了农民以及在农场作业的动物,淘汰了大多数人的工作,只留下1%左右。但是被取代的农民并没有就此闲着。自动化转而在全新的领域中创造了亿万份工作。曾经务农的人如今操纵着工厂中炮制农具、汽车以及其他工业产品的机器。从此,一浪又一浪建立在自动化之上的新职业潮水般袭来,包括家用电器维修工、胶印工人、食品化学家、摄影师、网站设计师。今天,我们大多数人从事的工作是19世纪的农民无法想象的。机器人取代人工是必然的,一切只是时间问题。机器人的触角终究会伸向白领工作。任何与大量文书工作相关的岗位都可以由机器人从事。每个人的任务之一将是找到、从事并完成将来会成为机器人重复性劳动的新工作。

到底未来会是充满温暖、人性与自由的“进托邦”(protobiaKK造的词)还是“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里夫金提出关键的是发挥企业家精神,而企业家精神的发挥需要一个基础平台,由三大创新要素构成——政府、共享经济和市场。普通人也得考虑怎么发展自己的独特竞争力,延缓自己完全被AI替代的速度,以及发展与AI协同工作的能力。这种不能被AI取代的工作未必需要在大型组织中个人、小微企业通过和大型企业建立关联,也能够参与社会生产。

 

综上分析,我的判断就是,虽然有随经济发展,企业集中度更高、大中企业就业人数占比更高的一般规律,但由于AI等技术发展和移动互联时代商业模式的变化,新创业的小微企业数量也会增长。从长远看,小微企业数量和就业占比都未必会有明显下降,而且小微企业对经济的健康发展、活力繁荣还会更加重要。因此,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帮助有必要,但必须遵循经济规律。

话题:



0

推荐

周 琼

周 琼

123篇文章 149天前更新

金融从业者,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研究领域:经济金融,银行经营管理等。个人微信公众号“玉鉴琼田”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