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未来必须节制——我们从金融危机中学到什么》,(沃尔夫冈·朔伊布勒著,德国2009年版,中文版晏小宝译,商务印书馆2017版。

 

 

一 作者

在《财经》上看到这本书的评论,刚好想了解德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思想,就买了。拿到手发现出乎意料地薄,才150多页,行间距还大,个把小时就看完了。

作者沃尔夫冈·朔伊布勒2009-2017年担任德国财政部部长,2017年开始担任联邦议院议长,被称为德国仅次于总理默克尔的二号实权人物。

德国政治家写的书,一点也没有哲学家的晦涩,写得平实易懂,道理朴素深刻。大道至简,虽然字数不多,但都是思想的精华,是本非常值得看的好书。

读完了,看到“译后记”才知道,朔伊布勒1990年出席一场竞选活动时,被一精神异常的人射中三枪,身受重伤此后下半身瘫痪,轮椅代步,还能成为政坛长青树,真是传奇人物啊!桥水达利奥在其畅销书《原则》中写朔伊布勒是“一个我认为极善于思考、特别大公无私的人”,对他的能力和品行给予高度赞誉。我从书中也体会到,这是一个有信仰、有责任感的政治家,书中就传达了一种精神力量,特别正能量。

 

二 核心思想

本书的关键词,就是书名中的“节制”。这一伦理思想贯穿作者的政治、经济、社会建议。本书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思想在新形势下的再阐述和发展。

书中直接对金融业开出的药方,虽然没错,也不算什么新鲜见解。比如要求造成风险的人必须承担责任,银行要有充足的资本,提高透明度,“对项目的风险要有确切的了解。当一个项目或一项交易的复杂程度超过了人的理解力时,也许就应该将之放弃”,建议分散决策(基于“人必然会犯错”,那么分散决策比集中决策更能分散风险)等。但更重要的,是作者是从社会整体,而非单就金融业来分析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如何预防其再发生,就是不能贪婪,需要节制。

节制的思想,让我想起2010年莫言在东亚文学论坛上的演讲《悠着点,慢着点——“贫富与欲望”漫谈》。莫言说,“凡事总有限度,一旦过度,必受惩罚,这是朴素的人生哲学,也是自然界诸多事物的规律。”

超过限度的欲壑难填,就是贪婪。电影《华尔街》中则有段经典台词:“贪婪是好的,贪婪是有效的。贪婪阐明、捕捉了进化精神的本质。各种形式的贪婪,对生命、金钱、爱情、知识的贪婪,都是人类积极上进的印记。”在这种精神指导下,出现了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当今世界的种种问题。

作者认为“利己是一种强大的动力。我们有着很好的理由,可以将这塑成一种经济制度抑或社会制度的基石。然而,利己一旦过度,便是贪婪,这就十分危险:贪欲会损害乃至摧毁一个合理的制度。”

作者援引“二战”后西德经济部部长路德维希·艾哈德的思想,“道德世界是价值观的源泉与宝库,没有一个道德世界,任何一个社会,连同经济生活最终将无法存在下去。”这里要求的道德并不过分,绝不是“从基本框架结构上来改变人类”或“企图用新的道德观念创造出一种新人”。书中引用布罗伊宁的话“社会市场经济并没有在道德上向人们提出过高的要求,向人们提出过高要求的制度是无法运行的。”。 

书中讲的道德,主要是节制(适度)、负责任(国家、社会、组织、个人都需要负责任)。作者认为“节制与适度就是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这更不是什么新见,是人类古老的智慧(传统中国文化中也非常突出),但是对于过度陷于物质主义/消费主义、过度追求财富/利润和过度追求增长的个人、公司、国家,此书都显得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做到了节制、适度,才是负责任。国家的负责任体现在比如“严格遵守所有的财政纪律。倘若国家现在因为过度负债而丧失行动能力的话,将会更加危及人们对我们制度的信任”,“国家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期望,必须将自身的行为限制在真正的必要的范围以内。”“在艾哈德看来,人们不能为了增长而去追求增长,增长应是一种良好运行的经济秩序的结果。今天也同样如此,我们不应将增长本身作为目标去追求,不应人为地制造增长,进而危险地吹大泡沫。”个人的负责任既包括专业精英们要坚持职业道德,也包括普通人要尽到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作者反复强制自由与责任的关系。“自由——无论是个人还是经济的自由——总是建立在责任的基础之上。将自由与责任二者联系在一起需要秩序。”“自由社会的存在依赖于对公共安全与秩序的信任,依赖于对法治国家的信任。”“自由制度的前提是其公民负责任地塑造自由。为此需要基本的伦理价值与导向。”“国家的生存所依赖的前提是:价值、规则与道德约束将社会凝聚在一起——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政治领域里都是如此。”“在享受自由权利之时,一旦缺少承担责任的机制的话,自由最终就会面临着自我摧毁的风险。”

公民对自己、家庭、社区、社会负有何种责任,这就需要伦理、价值观的指引。“无论是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其他领域里,倘若没有伦理作为基础,几乎难以想象会产生有责任感的行为。”“我们难以改变人的天性,例如贪婪与吝啬。但是,我们可以正面宣扬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负责任的行为不会让我们错过或失去什么,而只会赢得休戚相关与集体精神。”认为需要节制和认为贪婪是好的,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肯定会指引不同的行为。

作者秉承弗莱堡学派的传统,不主张国家无限地膨胀,提倡民间社会(德文Bürgergesellschaft,作者说翻译成英文是civil societybourgeois society的自组织能力。“自由的制度试图通过各个群体的行为尽可能地让社会自己组织起来。只有在民间社会的行动者仅靠自身无法解决问题之时,国家机构才会采取行动。”“民间社会是按照自由、自己承担责任与多样性原则,自己组织起来的一种社会。”同时思考国家如何创造条件让民间社会运转得更好,“形势在要求国家与社会克服两极分化,增强融合,并共同为此持续不断地强化社会的凝聚力。”“对我们制度的政治与经济基础及其执行者丧失信任也在威胁着社会的团结互助。一旦人们对关系到自身生存的经济制度框架不再信任,退缩到私人空间的危险就会增大。许多诸如此类的危险众所周知。市民社会的另外一个角度涉及的是,市民社会的成员如何处理彼此间的冲突市民社会的功效首先在于将其权力的控制让渡给国家,同时社会全体成员有义务以和平的方式,并按照法规来解决冲突。”“国家可以做这样一些事情:更为努力地提高法令与规章的接受度,以此来增进对国家强制权力以及法治国家的信任。”读到这段不禁想起最近几天热议的张扣扣案。如何能增进民众“对国家强制权力以及法治国家的信任”,信任国家公力救济的公平性,而不陷于私力救济的野蛮丛林?

 

三 一点思考

由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式资本主义有时成了现代市场经济的代名词,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有时自觉不自觉都在学习美国模式、受它的影响较大。美国式资本主义当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贪婪(盈利动机、股东至上主义)、进取精神,有时走向极端、过度。而欧洲一些国家,特别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弗莱堡学派”,“初衷是在古典自由主义与中央计划经济之间开辟第三条道路”,以路德维希·艾哈德为代表的政治家真正去推行实现了社会市场经济思想。“在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与社会、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亦即市场经济的运行与社会政策的制度化二者之间的互补性是其制度设计的着力点,也是德国经济成功表现的关键所在。社会市场经济的核心原则是秩序政策。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家们普遍重视伦理道德与价值导向,并将之视为经济秩序的前提条件。”(本书译后记)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倒是极好地体现了“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书中讲的很多问题,从经济问题到社会问题,是全球不少国家现在面临的严峻的共性问题,中国也不例外,而且某些问题比德国更严重。作者开出的药方,应该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话题:



0

推荐

周 琼

周 琼

123篇文章 149天前更新

金融从业者,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研究领域:经济金融,银行经营管理等。个人微信公众号“玉鉴琼田”

文章